“文化走亲活动,不仅为群众送文化,更重在种文化。”湘桥区一位姓张的文艺工作者对此深有感触。
而一个双休日上午,记者来到潮安区庵埠镇文里村,但闻村里弦乐声声。祠堂前,老人们有的在奏乐,有的在品茶倾听;“博文堂”里飘着淡淡的墨香,100多名小学生埋头伏案练习书法,稚嫩的小手执笔、蘸墨,在纸上写出工整的一笔一画……
“随着文化走亲活动的开展,村里文化设施办得更好,文化氛围更浓了。”不少村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。
从名茶故乡凤凰镇到大澳村的海边,从城郊的黄金塘村到饶北革命老区,近两年来,“文化走亲”把优秀文化“种”到潮州各个角落,并逐渐形成了文化服务基层、基层反哺文化的良性循环。
培育基层文化苗子
饶平县霞西布马舞名闻遐迩,是省非物质文化遗产。往年天气热时,无法开展集训,学员们从师学艺的机会就少了。今年这情况改变了。前不久,市文广新局在“走亲”活动中给霞西村送来了一份特别的礼物——200套布马舞影视教材,让大家在茶余饭后也能对着电视,独自练习舞蹈动作。
“布马舞这门民间艺术向来以口头传授为主,这样相对比较局限。”市文广新局文艺科一位工作人员介绍说,为让布马舞得到进一步的保护、传承和发展,该局组织人员对相关资料进行了系统的收集、整理,专门请布马舞传承人对布马舞的动作、组合等进行详细讲解,通过录音录像,制作成一份完整的布马舞教材。“这套教材直观、形象,大家学起来更方便了,可帮了导演不少忙。”霞西村党总支部副书记张尚家说。
“现在,我们不仅有‘大布马’,还有‘小布马’呢。”张尚家告诉记者,目前,霞西村共有30多个孩子参加布马舞培训。这些“小布马”虽然只有十来岁,但学习热情很高,跳起舞来有模有样,其中不乏表现优秀的“好苗子”。“这些孩子,都是我们布马舞队的后备军。”
在文化走亲活动中,我市大力实施“文化育苗”工程,积极开展各类文化培训,举办各类文艺讲座,提高基层文艺骨干的业务素质。市潮剧团名家名角走进凤凰、金石、龙湖等地,指导潮剧票友演唱;市社科联、市潮州文化研究中心邀请知名音乐人杨清波专程来到意溪镇荆山村,手把手指导村民们演奏……去年以来,全市共举办农村文化协管员、百姓健康排舞、潮州歌谣吟唱、潮曲演奏、潮剧演唱等各类免费文化培训400多场次。
像霞西布马舞一样,随着文化走亲活动深入开展,由各地群众组成的乡村特色文化团队越发欣欣向荣。全市现有乡村特色文化团队达100多支。
(下转02版)
(紧接01版)依托“百场公益演出”、“城乡文化行”、“乡村文化大舞台”、“乐舞潮州”等文化走亲活动,金石的铁枝木偶团、意溪长和的鼓乐队、湘桥区的彩虹乐队、潮安的舞狮队以及各种乡村曲艺社、书画社等频频走出去,开展村际、镇际、县际甚至市际基层群众大展演大交流活动,并在活动中提升自身技艺水平。这不,今年初,潮州市城西街道吉利弦乐队便在潮州市民间弦乐大赛中脱颖而出,一举夺得大赛金奖。
在一场场活动中,老百姓登上舞台,当主角、唱大戏,从“观众”变成了“演员”。一批“草根”文艺人才也在“文化走亲”中迅速成长起来。去年底以来,“文化走亲·乡村风采”——首届农民书画作品展精彩亮相,并在各县区10个镇街进行巡展。精彩的作品赢得不少“大家”的喝彩。农民书画家苏远城说,受到许多书法名家的影响,养成了“闲时毛笔不离手”的生活习惯,并通过这种文化交流活动,提升自己的水平。市美术家协会主席吴维潮也认为:“这种活动是推动潮州文化(发展)最好的一种途径,也是把文化灌输到每个市民,让文化走到每个人的心田中去。”
夯实基层文化设施
在开展基层文化育苗的同时,结对单位更注重基层文化阵地的建设,“完善乡镇文化设施”不约而同地列入市、县区宣传系统文化走亲的共同内容。
人们欣喜地看到,在走亲活动中,庵埠镇文里村建起了“文化礼堂”,村里人文体活动有了更好的“阵地”;“泥塑之乡”浮洋镇大吴村再添一扇展示文化艺术的新窗口——大吴群艺馆,村民及周边学校的学生可在这里尽情欣赏书法、国画、陶瓷、大吴泥塑等珍品;铁铺镇詹罗田村终于开通了有线电视,助全村246户1067名村民圆了电视梦……在活动中,我市还积极推动乡镇党委、政府加强对各镇文化站的投入,发动社会资金修建乡村文化广场,建立村级文化活动室。据统计,全市已累计建成40个镇级、241个村级的电子阅览室,并开通了“移动图书馆”服务,读者通过手机登录即可查阅市图书馆图书资源。
与此同时,以“梦想图书馆”为主题的新型文化走亲活动也在城乡各地深入开展。刚刚过去的一个周六下午,市区海阳县儒学宫里“梦想图书馆总馆”又迎来了一批小学生。这个面积不大的房间里,陈列着不少孩子们爱看的图书,有童话故事、读图绘本、科普读物等,是大家最喜欢的读书基地。
如今,像这样的“梦想图书馆”,在我市已经有20家。在市民生志愿者协会的组织下,这些微型图书馆相继落户部分学校、小区,甚至“安”到了一些市民的家里。市民生志愿者协会秘书长蔡玲说:“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尝试,帮助青少年培养阅读的好习惯,提高自身文化素质。”
文体设施的建设完善和高效运转,正是广大城乡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基础条件。湘桥区委宣传部副部长、区文化新闻出版局局长张旭光深有感触地说:“有了这些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,基层群众文化活动才能真正实现常态化,也才能激发起群众的文化自觉。”
树立基层文化品牌
有队伍有阵地,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了,基层文化活动日益多姿多彩。各行各业基层群众文化爱好者纷纷走出家门,登上舞台,尽情表现,不少村镇、街道,形成了“夜夜有演唱、月月有演出”的浓烈文化氛围。
美好欢乐的时光,总会深深地烙印在每个人的记忆里。湘桥区不少群众至今还记得,今年年初,“元宵文化活动周”那精彩欢腾的8天。
看看活动内容,就知道这8天为什么如此令人难忘:活动周启动当天的文艺晚会上,潮剧名丑方展荣、知名潮籍歌手袁东方等登台献艺;牌坊街开辟近500米的潮州花灯展区,鲤鱼灯、走马灯、宫灯等充满潮味的花灯璀璨夺目;潮州麦秆剪贴画展、潮州木雕展、潮州古民居文化、潮绣技艺展示让人目不暇接;村民们自编自导自演的节目轮番上演……
元宵文化活动周,如今已是湘桥区一个亮晶晶的文化品牌。
这几年来,文化走亲活动打造和擦亮了一批富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品牌——湘桥桥东文化节、潮安阳春文里文化节、金石花卉文化节、饶平三饶彩青习俗文化节、枫溪文化大雅集……而在太平路牌坊街举办的“文化古城·乐享名街”活动,更是群众和莅潮游客喜爱的精品项目,每逢周末和重大节庆日,就会有街舞、廿四节令鼓、潮州歌册等群众性文体活动在此轮番上演。
由于各“结对”的单位十分注重引导基层群众增强品牌意识,大力整合包装民间文化活动,引进高水准文艺节目,群众文化活动的档次和水平正在不断提高。人们清楚地记得,今年元宵节,来自全市的500多名老百姓上城唱大戏,走上了市委宣传部举办的“文化走亲·梦圆乡村”元宵百姓文艺舞台,以优美的舞姿、嘹亮的歌声展现基层群众的风采,用丰富的表演形式演绎潮州本土精品文化,集中展示了“文化走亲”的硕果。
当天下午,尽管天下着雨,但观众的热情却丝毫不减。演出接近尾声时,全场观众用经久不息的掌声,回馈基层文艺队伍的精彩表现。“真棒!想不到这些业余演员的表演如此专业,水平很高!”不止一位观众这样告诉记者。
从送文化到种文化再到兴文化,借助一场场走亲活动,潮州文化完成了自身的锤炼和提升。正如一位姓李的资深文艺工作者所说的:“文化尤其是传统文化的土壤在民间,只有让文化之根深深扎根于基层,活跃于乡间闾里,才能赋予文化更强的生命力,实现潮州文化的兴旺发展。”
E-Mail:nihao@foxmail.com 爆料QQ:165687462 全国热线:400-664-0084
Copyright© 2017 浙江网 www.zje.net 版权所有 All. 粤ICP备14047004号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