由于没有办学资质,在一些民办学校就读的孩子无法解决学籍问题,9月4日《河南商报》报道了这个问题后,引起很多读者关注。一些民办学校负责人反映,由于门槛过高,民办学校转正很难,希望政府部门降低审批门槛。专家表示,民办学校在一定程度上分担了公办学校的压力,承担了义务教育的责任,政府部门理应给予扶持。
改变
多年的“黑户”转正了
郑州市金水区文馨小学由原来的春笋小学改名而来,此前学校因为没有办学资质,一直以“黑户”身份存在。
去年7月,因存在房屋产权纠纷、未报送民办学校设立申请及校舍硬件不达标等原因,春笋小学被金水区教体局强制取缔。随后,办学人杨万霖择址筹建文馨小学,并向金水区教体局报送民办学校设立申请。
今年4月,金水区教体局批准金水区文馨小学为符合办学条件的民办小学。
杨万霖先后创办过三四所农民工子弟学校,为上万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提供了上学机会,但由于办学条件达不到标准,一直拿不到办学许可证。这些年,杨万霖一直为民办学校的“身份”而奔波。
无奈
门槛太高,民办学校转正难
在一些人看来,之前的春笋小学能获得办学资质,多少有些幸运。在郑州,没有办学资质的民办小学不下20所,能最终通过审批的微乎其微。
“审批的标准不改变,我们就会一直被卡死。”一民办小学负责人李先生说。
他所说的标准,是指《民办教育促进法》的相关规定,即民办学校的设置标准参照同级同类公办学校的设置标准执行,各地据此制定地方标准。
“按照郑州市公办学校的设置标准,学校要有200米长的跑道,要有科学实验室、仪器室、图书馆、计算机室等,这些条件对于民办学校来说,根本无法达到。”李先生无奈地说。
二七区一所民办小学的校长刘全(化名)算了一笔账:在都市村庄,6亩的场地一年租金超过20万元,再除去教师工资、水电费等,收入所剩无几,更别说改善学校条件了。即使像德全小学这样很有名气的民办学校,经常会得到爱心人士捐助,但要达到公办学校的设置标准几乎不可能。
回应
教育部门只能根据规定审批
金水区教体局一名工作人员介绍,截至去年6月,辖区共有3.47万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,占辖区学生总数的43%。
“尽管我们尽力保证符合条件的孩子能相对就近入公办小学就读,但仍有很多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不得不去民办学校就读。”该工作人员说。
据了解,该区今年新建3所小学、4所幼儿园,改扩建2所小学。但该工作人员坦承,每年学位增加的速度远不及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增加速度。
对于民办学校的资质问题,教育部门多名工作人员表示了无奈。“《民办教育促进法》规定:申请正式设立民办学校不具备相应的办学条件、未达到相应的设置标准的,审批机关不予批准。”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教育部门负责人表示,对于民办学校的设置,谁也不敢私降门槛。
对于没有办学资质的民办学校学生没有学籍的情况,中原区教体局教育科科长赵全福表示,暂无明确的办法为这部分学生办理电子学籍,“家长在送孩子入学时,一定要注意查询学校的相关资质,这样就能避免遇到没有学籍的问题。”
呼吁
多给民办学校一些扶持
刘全认为,门槛过高,使民办学校无法取得办学资质,而因为没有办学资质,学校更难引资改善办学条件,这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。
“如果政府部门能够根据民办学校的实际情况降低审批门槛,这将更加有利于民办学校的发展。”刘全说。
“随迁子女涌入城市,公立教育资源不足,民办学校成为必要的补充,缓解了一部分随迁子女上学的压力,有其存在的必要性。”长期从事教学工作的刘军认为,政府部门应适当降低办学门槛,给这些学校一些扶持,能够让它们尽快取得办学资格。
郑州大学社会学教授汪振军认为,政府部门应该保障民工子弟受教育的权利,从办学经费、手续办理等方面进行扶持,对民办学校在软、硬件方面存在的问题,应该积极引导,要求其整改。“随着都市村庄的改造,不少民工子弟不得不回到原籍上学,成为留守儿童,这将会带来更多的社会问题。”汪振军说。
E-Mail:nihao@foxmail.com 爆料QQ:165687462 全国热线:400-664-0084
Copyright© 2017 浙江网 www.zje.net 版权所有 All. 粤ICP备14047004号 |